“荷花香水繞綠岸”的初夏時節,我與農工黨省委“黨報(刊)培訓”的全體黨員,一起來到烏鎮西柵的。 烏鎮是個有著1300多年建鎮史的江南水鄉古鎮,美麗而寧靜。她除了擁有著江南水鄉小鎮特有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情和宏大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外,更多地飄逸著濃郁的歷史和文化氣息,為此,她被譽為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和中國魅力名鎮之一。 烏鎮是個古老神奇而又美麗非凡的地方,自古有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繞鎮而過,四通八達的十字水系就將烏鎮劃分為東柵、南柵、西柵、北柵四個區域。近年,東柵和西柵先后被保護開發建設成為旅游景區。其中西柵是保護開發最好的,完美呈現了中國江南水鄉古鎮的風貌。景區里所有的原住民都移居別處,而存留了大量明清古建和老街長弄,古建筑外觀上保留了古色古香的韻味,而在內部則有選擇地充實進了現代化的配套設施,在極大的改善原住民生活居住條件的同時,也給游客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和全方位的休閑娛樂。因而西柵成為國內一個前所未有的“觀光加休閑體驗型”水鄉古鎮景區,這就讓古鎮不再僅僅是一個“活化石”、“博物館”,而是完美地融合了觀光與度假功能,成為一個遠離塵囂的安謐綠洲。 也許正是基于對西柵的神奇向往,當我們跟隨著導游小姐,踏上渡船駛向西柵時,感覺到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迷人:在這“涼風吹出荷花香”時節,空氣是清新而溫潤的,午后的陽光是慵懶的,坐在櫓聲欸乃渡船上,呈現在我們眼前的烏鎮是她最有豐韻的初夏時節“岸岸柔桑綠滿柯”風姿。為我們服務的導游小姐,是一個嬌小、熱情、有著一股江南水鄉靈氣的姑娘。皮膚黝黑,但正是因為這,我覺得她身上有一種水鄉妹子的純樸可愛。喚起她來,親切又隨和。 自從渡過那一泓湖水之后,我們便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西柵的美很純凈。波平如鏡的水面縱深蜿蜓,弧度優美的石橋凌波輕跨,古老的水閣木屋續寫著枕水童話……街區內名勝古跡、手工作坊、經典展館、宗教建筑、民俗風情、休閑場所讓人流連忘返,人和環境、自然、建筑和諧融合,自然風光美不勝收。 西柵是個令人一見傾心的地方,是中國最后一個江南水鄉,讓人時時驚喜交加,處處怦然心動。進入西柵后,我們最先到達的是西柵老街,與西市河平行,自西向東。老街長度一千至二千米不等,全由青石板鋪成,橫豎排列有序,表面已被歲月打磨得锃亮,潔凈如洗,屋檐下的石板上,甚至深深的留下滴水的凹坑,歲月用它的綿長在古鎮刻下了滄桑的印記。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時光仿佛在回流。老街兩邊是馬頭墻隔出的一間間店鋪和住房,房屋臨街的由可拆卸的木板構成墻壁,門樓上精美的磚雕、石雕、木雕處處流露出這個古鎮昔日的繁華,百年老店招牌上斑駁的油漆讓人感受時光的無窮魅力。西柵街區的很多老廳堂都坐落在這條街上,一個毫不起眼的門店后面,許多就是好幾進深的深宅大院。街邊屋角粗壯的老樹繁花襯在青磚灰瓦的背景中,讓人品味無窮。 西柵老街南側是依河而建的一長溜秀麗水閣,北側又有許多小巷長弄旁逸斜出,串聯成道路的蛛網。水閣是西柵民居特有的房屋建筑,就是臨河而建的房屋伸展在河道上的閣樓,可謂“人家盡枕河”。烏鎮的原住民就這樣世代隨水而生,伴水而眠,烏鎮也因此被譽為“中國最后的枕水人家”。水閣一般朝南,臨河落地長窗或推板短窗,冬日可以曬到暖陽,夏日則有涼風拂過水面而來。憑窗外望,便是一覽無余的水路風景,充滿詩情畫意。西柵是烏鎮水閣最為集中和保存完好的地方。西市河沿岸逶迤數里的水閣綿延成最美的風景線,F在,廣受游客喜愛的烏鎮民宿大多分布在西柵老街。那天傍晚和第二天清晨,當我迎著霞光,徜徉在西市河北岸時,發現有許多游客正在對岸老街民宿的水閣里吃飯,他們或是情侶二人相對而坐,或是一家圍在一起,或是三五結伴同吃。游客們在水閣里,依著碧波蕩漾的河水,看著岸邊遠處隨意生長的綠樹或是萋萋青草,觀著河里幾只小船悠閑往來的倒影,瞧一眼主人種在水閣里的各色花草,如細長的吊蘭葉子,正開得鮮艷的杜鵑……再看看對岸行走觀景的游客,那感覺肯定是到處都是風景,自己也是風景的一部分吧………恍惚間,仿佛沉入了這個水鄉千年不醒的枕水之夢。 那天,我們一行在江南初夏午后荷香氳氤中,在西柵最長的弄堂——洪昌弄里留了幾張影,也就是在這次拍攝中,省委宣傳部長田野在鏡頭前姿勢——從容的微笑、淡定的神情、得體的舉止,讓我瞬間感覺優雅的女人真美!在女紅街里,當我面對著商店里所有由女人花費了心細如絲的精力制作出來的各色琳瑯滿目產品時,我明白了“江南是屬于女人的”這話的真正含義。在王會悟紀念館,我通過事跡了解她之所以會冒著生命危險,為黨“一大”順利召開做出貢獻,是因為王會悟身上有著“江南女人柔美如水”的秉性。這是一種可歌可泣的性情!在“三寸金蓮館”,我從展館中825雙中國不同時期和地域的纏足鞋,眾多的圖片及纏足用具,特別是那些尺寸不足三寸的鞋子面前看到,中國歷史上對女人一種畸形的審美觀,以及中國女人為這種美而付出的痛苦與淚水。在美的面前,即使這美是世俗的,女人也是俘虜! 烏鎮是個依靠橋梁來連結四通八達河道的地方。目前,僅西柵就有72座古橋,其數量和密度均為國內罕見,堪稱水鄉古橋博物館。這里每一座橋都是一處獨特的風景,每一座橋都蘊涵著一段獨特的歷史文化。在西柵,每當我們穿越一座如一彎新月的拱橋洞,或小坐臥波平橋的石欄上,或是斜依雙橋的屋檐下,都是與遠古的歷史在悄然握手。“橋里橋”是烏鎮最美的一處集人文美和田園美為一體的古橋風景,當我們來到這里,大家就端坐在通濟橋的條石橋欄上,細細地賞看,只見橋縫中野樹橫斜,橋柱上對聯大氣磅礴,水閣風光一覽無遺,京杭運河蜿蜒北去,文昌閣風姿綽約,白蓮塔巍峨高聳。在江南初夏午后釅釅的風中,我們被眼前風景陶醉了,為讓這美成為永恒,大家就在此爭相拍照留影。當天晚上,我與幾個朋友一起,來到西柵景區內最高的橋——定升橋上賞景。只見天空月色朦朧,整個西柵浸潤在淡淡的藍色光暈中,橋下的西市河溫柔而寧靜,四周夜店里燈火通明,游客們的歡聲笑語,透過水鄉夜晚溫潤純凈的風兒柔柔傳來,感覺特別歡欣。也就是在那天夜晚,我第一次學會拍攝水鄉燈火斑斕的夜景。哦,那感覺真的好美! 如果說白天的西柵給了我們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風情感受,那么夜晚的西柵則會給我們水鄉燈火闌珊的體驗,人們常說的“宿在烏鎮,枕水江南”就從一個側面解讀了烏鎮夜色的妙曼。你看,入夜時分,整個西柵街區就被輝煌的燈火,勾畫得晶瑩剔透。古樹、橋拱、石柱、臺階,被各色燈光照亮著;高聳的馬頭墻,起伏的屋脊線,樓亭的飛檐翹角,瓦礫的鱗次櫛比,被燈光勾勒出原本的輪廓;所有民宿、食肆的燈籠點綴其間;原住民家的門縫中、窗欞間漏出的點滴燈光透出了溫暖的親情,整個西柵仿佛瓊樓玉宇。夜晚時雇船夜游西市河就是欣賞西柵夜景的最好方式。因為西柵燈光夜景最集中的地方就是西市河。這時,沿西市河泛舟,船如同在燈河中漂浮,水上水中燈光輝煌,船漿輕搖,如劃破了一池碎銀。船從一座座石橋中穿越,好象穿梭在一個個時空隧道!那天夜晚,我們全體黨員一行30多人,坐船夜游西市河時,最難忘的一幕是,其中有一只船上的黨員,在夜色中放開喉嚨引亢高歌,總感覺現如今能這樣放聲歌唱的時候不多了。聽著那歌聲真讓人有種“夜色美,歌聲更美!”的感覺。 ![]() |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